• 新校区新梦想新作为新业绩 奋力推进进位争先 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

    新校区新起点新目标新理念,牢牢把握学校高质量发展新机遇(一)新校区新面貌,学校发展站上新起点新校园占地2350亩,其中景观山体298亩,水域192亩;在校园东南3公里处,另有蚕桑科研基地300亩,合计2650亩,镇江两校区占地面积达到了3000余亩。新校区共有42栋建筑和建筑组团,建筑面积66.46万平米(含蚕桑基地4栋1.38万平米)。在智慧校园方面,实现了有线全到位(到每个人的位置)、无线全覆盖。多媒体教室、常态化录播教室、精品录播教室以及课程制作室等可实现远程听课、集中化管理。校园卡真正做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监控系统可以对校园内车辆、人员流动实现全程追溯复原。能源系统可以对所有用电设备实现自动化管理。(二)新校区新目标,开辟学校办学新征程新校区启用后,学校将形成镇江、张家港两地三校区办学的新格局,为学校“十四五”乃至中长期(2035年)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两阶段奋斗目标时间点与2025年“十四五”末、2035年远景目标的时间点高度重叠。到2025年“十四五”末,学校应当在顺利完成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2023年综合排名进入全国高校前150位的基础上,再次乘势而上、继续进位争先。到2035年,学校应当全面建成国内一流造船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进入国家“一流学科”行列。对“国内一流造船大学”的目标内涵进一步清晰,“造船”是船舶,是指与船舶相关的所有主干学科,具体包括船体、船机、船电(通讯控制)、船舶动力、船舶材料和船舶管理等,不是狭义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更不只是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与制造。“一流”:指前3,或国务院学科评估A级,即前10%。“国内一流造船大学”是指船舶相关学科的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3,或前10%。其中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全国排名前3、全世界排名前10。(三)新校区新理念,书写学校发展战略新篇章1.把握高等教育发展态势更加精准。党对教育的重视前所未有。人才培养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仍不充分。高等教育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线上教学模式将成为新常态。2.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更加完善。流程更加合理,权责更加明确,管理更加扁平化,进一步清晰新的管理权责,与信息化应用深度相融合,进行流程的再造与优化。资源利用更加有效,把水域打造成为水下通讯、感知、探测、无人艇等综合实验基地,尽快推进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实验室开放共享。管理更加智能,深化教师、学生、教学、科研、资产等业务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实现让“数据多沟通,师生少跑腿”“数据多融合,部门少审核”“数据多呈现,师生少填表”。教学科研组织更加融合,努力将教学系打造成融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基本教学科研团队,同时与党的基层组织有机融合。3.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更加牢固。要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要建设新工科,契合社会需求,优化学校学科结构,提升学校整体竞争力。经管、外语等人文社科类学科专业要适应新时代对文科人才的培养要求。蚕桑、粮食学科专业要把握国家新农科建设要求。要更加凸显学生“成人”,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4.学科龙头更加突出。要通过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强化学科方向凝炼、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培养、学科平台建设、学科生态优化,带动办学全要素发展。要实现高峰学科的重点突破,把船舶、蚕桑建成国家级的高峰学科。要实施分类分层建设,形成主干学科高大壮实、支撑学科枝繁叶茂、基础学科根深基厚、各学科相得益彰的学科生态。要强化社会服务成效,凝练最具特色、最具标志性的社会服务案例。5.科技创新更加聚焦。科技方向要聚焦国家需求,紧密融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体现学校特色的标志性成果。科技创新要聚焦行业发展,推进解决重大装备“卡脖子”问题,通过科技创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要强化产品导向,形成一系列理论、方法、技术、产品、标准。6.师资队伍品质更加提升。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培养,从人才引进数量向人才引进质量、从重视人才引进向引培并重转变。厚植高水平人才成长的土壤环境,加快实现本校高端人才的产生。建立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生态。建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岗位分类设置体系和职称评审体系。7.干部队伍更加担当作为。干部只有保持一流状态,坚持一流管理,锤炼一流作风,争创一流业绩才能赢得全校师生的认可,才能在学校事业发展的历史上留得崇高的地位。工作要更加担当,作风要更加严实,办法要更加创新,思路要更加开阔。8.教职工更加凝心聚力。发展共识更加凝聚,要用共同的目标凝聚人。文化价值更加认同,要用共同的文化塑造人。潜力潜能更加激发,要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让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同频共振,个人价值实现的同时更好地推动学校进位争先。新作为新业绩,全面完成学校年度目标任务下半年,要继续全力以赴完成好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同时,要着重抓好以下7项关系学校发展的重大工作。1.学科评估。要统筹应对,博士点学科力争冲击B和B+等级,第四轮学科评估已上榜的学科争取再进位争先,其它新参评学科先争取上榜,争取最好等级,希望上榜学科数、上榜等级能比第四轮评估有明显进步。要通过评估,通过与目标高校对比分析,找差距,制定对策。学科评估结果要作为学院综合考核的重要定量指标和学校资源投入的重要依据。2.博硕士点申报。各申报学科点必须以“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担当”争取申报成功。要坚持全校一盘棋,举全校之力推进博士点申报,全校各单位必须树立大局意识,全力支持。做到以申报促建设,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升;以申报调结构,加快优化学科结构布局。通过博硕士点申报,实现学校主干学科博硕士点全覆盖。要把学科点申报是否成功作为学院和院长考核的重要内容。3.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双万计划”申报。“不遗余力、不留余地、不留遗憾”做好材料准备、专家咨询。要以金课建设为抓手,充分应用AI、VR/AR等现代化手段,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有计划打造体现学校特色和水平的金课教学体系。要实现工程专业认证与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的联动。4.优化深蓝学院运行。要进一步细化深蓝学院大类按需培养、分级教学和新生转型教育的实施方案,推动理念落地,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了解专业,热爱专业,投身专业。大类招生先按学院、一级学科类招生,逐步推进。按需培养,就是按学生培养需求,增设模块,供学生选择。分级教学,外语、数学等按学生入学的程度,分级组织教学。5.培育教学成果奖。江苏省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申报,需要从问题背景出发,建设思路与理念、改革举措与方案、人才培养质量与改革成效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要尽快形成成果,紧盯这一目标,一着不让,不留余地,不遗余力努力实现突破,不在学校办学历史上留下遗憾。6.推进落实省部共建。今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将共同支持学校建设具有船舶特色的一流大学。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将支持学校参与深海极地方向等领域的国家创新平台组建工作,发挥集团公司的院士、首席科学家等高端人才优势及研发、试验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与学校共同推动船舶行业自主关键技术发展、重点重大项目和学科建设,联合培育申报高水平成果。学校也将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7.高标准谋划好“十四五”发展规划。在学校发展定位方面,要开始思考从教学研究型大学逐步向研究教学型大学的转变路径。在学科建设方面,要加强高峰高原建设,强化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成效。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要紧密跟进“六卓越一拔尖”、“四新”专业、“双万计划”建设,加强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在科学研究方面,要强化科技供给质量,重点开展重要领域和“卡脖子”问题的基础研究。新思想新实践,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一)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1.学思践悟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在今年的疫情面前,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一开始就鲜明地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理想信念。“以师生为中心”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在学校的具体化。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就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研究生教育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学校要把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2.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一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加强思想理论建设。要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及最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三是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要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为重点,狠抓院系党组织、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3.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是加强纪律建设。进一步强化全面从严治党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二是强化作风建设。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驰而不息纠正“四风”,要坚持励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要严格执行办公用房标准。(二)通过营造和谐氛围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要营造团结、协作、和谐、高效的管理环境,打造舒心、温馨的工作环境,要全力改革那些不利于师生发展的价值取向、评价标准。要坚持依法办事,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解决问题。要加强师生法治教育,加强对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的学习,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要做好新校区运行保障和开学准备工作,广大教职工要全身心投入到以新校区为中心的工作状态中来。同志们,以新校区为新起点,学校的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方位上。建设国内一流造船大学是江科大的使命与追求。使命引领未来,使命呼唤担当,全校师生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校区、新起点、新目标、新理念、新作为、新业绩,在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劈波斩浪、奋勇前进!(3973)

  • 攻坚克难 乘势而上 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上半年工作取得新成绩2020年上半年,学校认真落实年度党政工作要点和重点工作任务,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和成效。(一)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引导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印发《落实2020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点任务实施方案》,定期开展意识形态研判分析。完成省级以上媒体报道236篇,其中国家级媒体152篇,深度报道32篇,头条报道15篇,“江苏科技大学”学习强国号正式上线。完成新一轮机构设置,做好干部换届聘任工作。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1个党支部入选 “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名单。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党外中层干部配备比例进一步提高。签订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层层压实落细“两个责任”。(二)疫情防控工作制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抓好校园管控关、精准摸排关、物资储备关等重要节点,推进防疫工作从应急管控向常态化防控转变。加强疫情防控正面引导,官网发布信息190余条,官微98条,官方微博75条,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100余场“疫情防控开学第一课”、400余场“信仰公开课——战‘疫’云讲演”主题活动。着力宣传疫情防控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在省级以上媒体刊发新闻稿114篇。制定教育教学工作预案,确保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1515门课程如期实现线上授课。(三)教学工作成功获批3个新工科专业,2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评估)认证终评。教育部首批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立项1项(公示中),申报的3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已通过教育部评审,3门线下课程已推荐至国家评审。获批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录取留学生198名,学生国际化比例超过7%以上。继续教育上半年完成总收入1900万元。(四)人才和人事工作签约优秀博士91人,办理博士入职53人。获评国家杰青1人(已通过公示)、青年长江学者1人(已通过公示)、青年托举计划1人,获批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4人入选2020年江苏省特聘教授。(五)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学校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2020年7月,ESI学科排名我校工程学居内地高校第108位,材料科学第84位,化学第155位。2020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我校5个学科入围,上榜学科数量居内地高校第120位,其中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世界排名第14位。录取研究生1647人,博、硕士研究生较2019年分别增长17.9%,31.9%。(六)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截至8月底,学校科研到账经费1.13亿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立项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1项,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2项,军工项目16项。授权国内专利181件,“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TOP100)”位列第23位。在PNAS、JAC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篇,中国大陆高校“ESI高被引论文数量”排行榜位列第106位。参研中国科学院重大咨询项目“南海石油天然气综合开发发展战略研究”,牵头获批工信部2020年先进制造业集群项目,落实3000余万元军品科研项目。获得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认证证书,获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七)学生工作截至8月25日,2020届本科生考研录取率24.48%,比2019届高出0.75个百分点;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82.21%。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一等奖获奖数位列全省并列第5位,首次获得单项项目“最佳创意奖”,学校获得主赛道优秀组织奖。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获特等奖5项,一等奖15项,二等奖22项。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八)其他方面工作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学校事宜已进入共建协议确认阶段。学校与镇江高新区签订共建专利导航发展试验区合作协议。镇江市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协会成立,秘书处设立在我校。学校与扬州市签订产学研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确保下半年各项任务如期完成下半年,关于66项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尚未完成的,各单位要在学校重点工作任务框架下,继续认真对照有关要求,明确工作进度,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任务如期完成。1.疫情防控和秋季入学工作。当前,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常态化新阶段,校园安全稳定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学校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切实履行责任担当。保卫部门要继续加强校园封闭管理。全校上下特别是教学相关单位要充分做好开学准备,确保开学工作顺利进行。前段时间,省教育厅领导专门来校检查指导安全管理工作,希望相关单位和部门切实扛起责任,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入心入脑并落实在每个人的行动上。新学期开学,疫情防控和秋季开学工作要同步部署、同步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要常抓不懈。2.博硕士点申报工作。要在上半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特别是要积极宣传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科定位和学科发展成效,争取各方面的支持。3.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学科评估第一个阶段的基础工作已经完成,下一个阶段,各学院、各学科要主动对标找差,力争整体学科排名比第四轮学科评估有明显进步,努力完成预期目标。4.“双万计划”申报工作。要做好“一流专业”特色和定位的凝练,大力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四新”理念带动专业升级改造,确保国家一流专业申报完成既定目标。要围绕学校特色,对照五类金课申报要求,做好新一轮一流课程培育和评审推荐工作。5.省部共建工作。要以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支持学校建设具有船舶特色的一流大学为契机,深入推进学校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合作。要通过与国内一流船企的深度合作,进一步提高学校的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声誉。6.深蓝学院运行。在深蓝学院实施大类培养和分级教学,主要目的就是要建设属于江苏科技大学的“厚基培优”工程,打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生态。深蓝学院一定要把以学生为本、全面提升能力素质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切实贯穿到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7.苏州理工学院转设工作。要继续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独立学院办学行为,不断加强与苏州及张家港市人民政府的沟通协调,积极稳妥推进苏州理工学院转设及张家港校区转型发展,要通过转设进一步优化学校办学资源。8.中地共建高校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中地共建高校专项资金是中央财政和省财政拨付用于支持相关高校改革与发展的专项资金,学校近年来每年可获得2600万无的支持,今年经费已到位,学校在资金落实过程中要引入竞争机制,要用绩效管好、用好专项资金,真正高质量建好实验室。9.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申报工作。要在上学期完成的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申报工作基础上,及时了解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和进度安排,做好评审跟踪工作,力争获批1~2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要积极参与中船集团702研究所牵头认证的深海极地装备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工作。10.协同创新中心工作。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在第一轮绩效评估中获得了“优秀”成绩,今年是第二个周期考核,我们要继续向“优秀”成绩努力。同时要力争从军民融合渠道申报的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获批。11.产业学院筹建工作。要面向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和船舶产业需求,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机制,推动与地方政府、船舶骨干企业产教融合,整合校内外资源,筹建产业学院并做好申报工作。12.学生学科竞赛工作。要继续做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赛后续工作和国赛准备工作,做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参赛组织等工作;做好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的遴选培育工作;在确保本科生科研项目参与率达到80%的同时,要切实提升学生创新能力。13.“十四五”发展规划制定工作。学校将成立“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委员会,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及早参与、及早思考,多做调研论证,要在“十三五”规划基础上做得更优,以高质量“十四五”规划引领学校和各学院高质量发展。以上这些工作,对学校来讲很多都是机遇。大致上可以分为四个类别:第一,今年特有的机遇,比如协同创新中心、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申报工作。第二,周期性的机遇,比如博硕士点申报工作。第三,竞争性机遇,比如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申报和学生学科竞赛获奖等。第四,挑战性机遇,比如外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升级一级学科硕士点等。同志们,江科大的发展每个人都有责任,不管在哪个岗位工作,都要尽到自己的责任,为进位争先作出应有的贡献。今年下半年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接下来的任务和要求就是落实,让我们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各自岗位上带头苦干实干、拼搏进取,干出新气象、干出新成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高水平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3534)